在过去的工作经历中,我一直在思考,大家真正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?我们发现,一直以来,公众和媒体在感知一个品牌时,都围绕“故事”进行一些想象、推论或者传播。而非图表、逻辑、和数据。这种规律甚至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同样有效,比如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、宗教故事,而且越是简单的(宗教)故事传教效果就越好。
希腊人把故事刻画在陶片上,陶片很容易在历史流传中被破坏,但是故事却流传了下来,这证明故事的生命力要远远大于承载它的媒介。
我的职业履历正好贯穿了近几年来国内主流传播媒介的变迁,比如我最早的时候是作为一个广告人,服务于芜湖的一家食品电商企业,叫做“三只松鼠”。这个品牌诞生于2012年,当时我们做这个品牌传播时候,是淘品牌的早期红利时代,那个年代做一个品牌出来相对容易,我们去找到最强势的一个广告的渠道,然后大面积的铺设,把这个“入口”给堵住,快速打入消费者的头脑心智中,应该说在电商的早期几年,属于一个没有成熟品牌的蓝海市场,这种“定位”理论式的广告心智战就非常直接有效。
但这个时代,过去以广告为主的营销方法越来越不管用了,流量也越来越贵,于是后来我把工作重心放在了研究内容传播上面。
观点一:传播的环境变了
1.话语权极度分散,我们管不了别人怎么说
做品牌,真的,你不能保证所有人都会喜欢你,总有对你的产品不满意的人,几年前,用户不满的声音在广告和媒体时代,其实是发不出来的,那个年代的内容和产品是分割的。也许用户嘴上在骂,但是媒体收了广告费还在说一款产品好,但现在,一个产品的口碑在新媒体表现非常直观,人人都可以置评,信息完全透明,甚至有专门的口碑数据,产品本身就成了直接反应出来的内容,这时候,人是什么?人其实就成了一种传播内容和产品的媒介。
另外所有的内容,在网络上自发流传的时候,会呈现出一种公众参与创作的状态,往往传播到后来,你发现,已经不再是当初最早的形态了,我现在偶尔会上上B站,B站上有很多恶搞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和王朗的视频,三国演义是严肃的历史剧,但是B站上的网友能把它做的很无厘头,很多人抱怨看不懂,不明白现在的95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在想什么?
2.“内容压缩”现象,大家都爱看段子
基于微博、微信的传播环境,我提出一个概念叫“内容压缩”,这是我在《共鸣》那本书里开篇提出的一个概念 。
内容压缩是什么意思呢?假如所有的内容在以微信为主导的朋友圈进行传播,那么原先大型媒体中的长篇大论的深度内容,就不再适合传播了,打开微信,很多人会发现朋友圈一直很流行那种两千字左右,有点鸡汤的文章。朋友圈的主流格式成了一台“压缩机”,把大块的深度内容放在绞肉机里面,最后出来的都是很薄很浅的一片。
3.信息巢房,我们只看圈内推送消息
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件事,就是赵薇的新电影选角事件,这个事情的对错我们不去评判,我们就单论事件的传播本身,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,在举国都在批判演员选角的事件时,我发现自己的朋友圈信息流中,大家都在刷着另外一件事,就是原丁香园CTO,小道消息创办人冯大辉离职的事。科技媒体和自媒体人都对冯大辉辞职这事异常关注,不但朋友圈刷屏,而且各个群里都在讨论,看上去,就像关注大辉的人比关注赵薇的要多很多,事实果真如此吗?
当然不是,这只是信息巢房造成的假象。
无论是搜索引擎、社交网络还是音乐视频网站都越来越智能,会根据你的喜好推荐内容和人,再加上人为的屏蔽和筛选,留下来的“口味”都差不多。但这有时会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,觉得我们看到的就是外界的主流。
观点二:如何适应这样的时代
2021-12-25 21:30
IT百科
美好未来团队拥有超过10年的从业经验,是集网站建设、小程序开发、软件开发为一体的互联网企业...
美好未来团队拥有超过10年的从业经验,是集网站建设、小程序开发、软件开发为一体的互联网企业...
自从互联网产品出现以来,关于互联网产品的商业化包装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。如何针对一款互联网...
美好未来团队拥有超过10年的从业经验,是集网站建设、小程序开发、软件开发为一体的互联网企业...
美好未来团队拥有超过10年的从业经验,是集网站建设、小程序开发、软件开发为一体的互联网企业...